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工信部征求《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指导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指导意见》转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提出意见,于8月18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司(环保处) 。
感谢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郭庭政 010-68205359 68205340(传)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2017年8月1日

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主要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部分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进装备和优势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产品覆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行业整体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实现产值6200 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当前绿色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先进环保装备的有效供给,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升先进环保装备有效供给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标准体系,促进融合发展,落实和完善支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核心竟争力,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创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技术研发协同化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围绕亟待解决环境污染热点难点问题,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依托,以产业链为纽带,培育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企业沿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精准研发,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攻克一批污染治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以及材料药剂。加强应用推广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化机制,鼓励创新成果转化,推动装备与治理项目精准对接,加快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中的应用。
(二)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探索推进非标产品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推广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管理。加大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供应链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开展生产过程中能效、水效和污染物排放对标达标,创建绿色示范工厂,提高行业绿色制造的整体水平。
(三)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发展。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拓展产品细分领域,逐步开发形成针对不同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系列化产品,针对环境治理成本和运行效率,重点发展一批智能型、节能型先进高效环保装备,根据用户治理需求和运行环境,打造一批定制化产品。加强环保装备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自主品牌市场认可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四)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聚集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与互联网、服务业、金融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提升制造型企业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推进军民融合,促进军民两用装备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推广。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向环保装备制造业拓展,促进产业链条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五)鼓励企业国际化开放发展。鼓励环保装备企业加强合作,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式,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海外环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业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提供成套设备和服务为主的国际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包转变。鼓励环保装备企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联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合,加强与国外企业信息、技术和项目交流合作,推动环保技术装备专利、标准等国际互认,实现国际化对接。
四、重点领域
(一)大气污染防治装备。重点研发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三氧化硫处理等趋势性、前瞻性技术装备。研发除尘用脉冲高压电源等关键零部件,推广垃圾焚烧烟气、移动源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净化处置技术及装备。推动燃煤电站超低排放、钢铁、焦化、有色、建材、化工等非电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重点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
(二)水污染防治装备。重点攻关厌氧氨氧化技术装备和电解催化氧化、超临界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装备,研发生物吸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技术与组件,开展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技术装备等基础研究。重点推广低成本高标准、低能耗高效率污水处理装备,深度脱氮除磷与安全高效消毒技术装备。推进黑臭水体修复、农村污水治理、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厂节能提标改造,工业及畜禽养殖、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高浓度难降解污水应用示范。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筑备。重点研发建筑垃圾湿法分选、污染底泥治理修复、垃圾高效厌氧消化、垃圾焚烧烟气高效脱酸、焚烧烟气二噁英与重金属高效吸附、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处理等技术设备。重点推广先进高效垃圾焚烧技术装备、焚烧炉渣及飞灰安全处置技术装备,低能耗污泥脱水、深度干化技术装备,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沼气制天然气、失活催化剂再生技术设备等。针对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焚烧处理领域技术装备工艺稳定性、防治二次污染、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四)土壤污染修复装备。重点研发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气相抽提(SVE)、重金属电动分离等技术装备。重点推广热脱附、化学淋洗、氧化还原等技术装备。针对石油、化工、冶炼、矿山等污染场地对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影响,农田土壤污染、工业用地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等治理需求,开展应用示范。
(五)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装备。重点研发危险化学品事故,航运中危化品(氰化物)防泄漏及应急治理的应急技术装备。重点推广移动式三废应急处理技术装备、水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等。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蓝藻水华应急处置等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
(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重点研发污染源水质聚类分析、水质毒性监测,石化、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监测与预警,生物监测及多目标物同步监测,应急环境监测等技术装备。重点推广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挥发性有机物、氨、重金属、三氧化硫等多参数多污染物连续监测,车载、机载和星载等区域化、网格化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农田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诊断等技术装备。
( 七)环境污染防治专业材料与药剂。重点研发新型高效水处理材料与药剂、超净过滤、高效气固分离材料,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固化脱除、微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环保用纳米材料及药剂。重点推广高效低阻长寿命除尘滤料、脱硫用耐腐蚀衬板、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及药剂、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用催化剂、垃圾除臭剂、原位钝化、困定、生物阻隔材料及药剂等。
(八)嗓声与振动控制装备。重点推广轨道交通隔振技术装备、高速铁路声屏障技术装备、阵列式消声器、低频嗓声源头诊治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按照环保装备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制定分领域的规范条件,发布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定期修订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引领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成套化发展。构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规范环保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节能节水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资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产业基金,投资环保装备制造业。
(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支撑作用。利用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技术交流、标准制定、运行监测、行业自律等工作,做好政府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走出去”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