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散乱污”整治与闲置用地改造有机结合
人居环境的提升让越来越多黄埔居民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李剑锋 摄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黄埔区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近年来,黄埔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区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各项指标均达到体系标准要求,2018、201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市连续获评优秀。
今年以来,黄埔区累计排查出“散乱污”场所1255家,整治1241家,整治率达99%;1—9月,该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优良比例为92.7%;黄埔还上线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24小时“盯紧”污染源。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
墩头基水质达到III类
俯瞰乌涌上游,清澈的河水如玉带般缓缓趟过一片湿地公园,村民三五成群在榕树下晨运聊天,岸上环抱湿地公园的崭新碧道成了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新地标。
“以前水黑得像墨汁,哪里有鱼。夏天散发腐臭,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家住乌涌附近的居民麦女士说,“这几年乌涌水质慢慢变好,鱼多起来了,不时还可以看到翠鸟,我有空就带着女儿来湿地公园跑步锻炼,很舒服。”现在越来越多人来乌涌湿地游玩拍照,乌涌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从昔日臭不可闻的河涌到水清岸绿的休闲乐园,乌涌的治理只是黄埔区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折射出黄埔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黄埔区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重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通过水源保护、污水整治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黄埔。今年以来,南岗河、金紫涌、凤凰河水质明显好转,流域的氨氮指标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区18条黑臭水体继续保持不黑不臭。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墩头基水质达到III类,较考核要求提升一个类别。
空气质量也明显改善。今年1—9月,黄埔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优良比例为92.7%;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在土壤防治方面,黄埔区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审批“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供地提供保障。截至今年9月底,已对233家涉废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9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强化固体废物管理。
24小时监测系统
“盯紧”污染源
在黄埔区永和街,一辆监测车正围绕着企业车间巡航,车顶的几根金属探头如同触角般监测着大气中污染源。这是永和街近日引进的VOCs走航监测车,可以快速锁定区域污染源,实现“边走边查”,建立污染“时空画像”,是实施空气VOCs污染精细化管理的一大助手。
永和街是全市首个建设该项目的街道,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监管和防治。目前,引进的50套VOCs预警预报装置安装在街道各重要点位,及时对重点企业车间、厂界废气进行在线监测、实时监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走航监测130天,形成分析报告15份。
“通过‘监管+服务’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推动永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永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振茂表示。随着城市化发展加快,产城高度融合,永和街居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对此,永和街道还率先引进“环保管家”项目,促进企业自主升级改造,提升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能力和环境管理能力。
黄埔区是广州市“工业一哥”,工业企业占全市40%以上,企业众多,防治压力大。如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成为黄埔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为此,黄埔区铸造打磨防治污染的“利剑”——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该系统全面涵盖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污染源监管、固废监管、应急指挥、党建等七个子系统,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监控、一源一档。系统运行以来,对上百个重点污染源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妥善处理多起环境应急事件,及时响应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散乱污”整治率达99%
绿色,不仅是生态,更包含了产业。当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在黄埔铺展开来。
为进一步给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黄埔区重点整治“散乱污”场所,同时把“散乱污”整治与闲置低效用地连片收储改造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排查出“散乱污”场所1255家,整治1241家,整治率达99%。
今年年初,广东环境·资源金融服务中心在黄埔区启动,广东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贷款在当天发放,融资支持达200亿元,完成质押融资4000万元。
排污权质押融资是企业以自身的环境权益转变为可流动资产,用于污染物排放技术改造、生态环保相关业务开展和生产经营的一种方式。通过环境资源资产有效转化,探索出一条实体经济、社会资本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获得排污权质押融资的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2000万元贷款。利用这笔资金,禾信开发出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化工园区VOCs污染在线监测、预警及溯源,为环境精准执法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一方面企业获得了资金,缓解了融资困难,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必须合法合规进行排放,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广州禾信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