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今起实施 美食街区应建油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当日,《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下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将餐饮场所污染防治与公众身体健康、餐饮产业绿色发展关联起来,确立了环境、民生、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立法理念。全篇三十二条法律条文,主要围绕餐饮场所污染防治主体、治理要求、管理机制、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管理规范。

  早在2013年,广州市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政府规章《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在全面提升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持续推进广州市餐饮业绿色发展,本次广州将之升格为地方性法规——《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针对当前餐饮场所污染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制度设计,明晰餐饮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制定符合广州餐饮特色的选址指引

  广州作为岭南的饮食之都,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创新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是提升广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打造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广州样本”。

  《规定》着重强调政府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科学引导,着力解决餐饮场所选址等问题,为餐饮业经营者提供安全、透明、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其中,《规定》第十条强化餐饮选址的要求,对餐饮场所项目建设的禁限区域进行了例举,明确餐饮服务项目选址要求,充分考虑广州市餐饮发展特色和需求,将甜品、炖品、糕点、包点、凉茶等少油烟、少异味、少废气的餐饮场所设定为例外禁限区域,体现疏堵结合的污染防治思路。

  此外,《规定》将地方实践经验在立法中予以固化,明确美食街区应当根据管理要求建设专门的油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破解餐饮集聚区油烟扰民难题。通过建立餐饮场所选址指引制度,编制公布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指引,并由相关政府部门精准发放,主动指引等形式,告知选址禁止性规定与行政处罚风险,引导经营者正确选址,减少信息偏差。

  《规定》打通线上线下监管通道,创新设立互联网平台、房地产企业、场地出租出借人有关餐饮选址的报告和告知义务机制,禁止不符合选址要求的餐饮经营者入驻平台、承租商铺和房屋,防止一些不符合污染防治管理要求的餐饮项目转移到“地下”经营,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污染。

  《规定》明确了餐饮业服务经营者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对餐饮场所油烟、异味、污水、噪声这四类污染源防治均分别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餐饮店须安装隔声降噪减振设备

  聚焦餐饮油烟治理的“痛点”问题,《规定》要求“专用烟道油烟排放口设置高度,及与周围居民住宅楼等建筑物距离控制须符合相关要求,排放口朝向应当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或人行通道”,明确了专用烟道管理人及其管理责任。

  根据《规定》,广州市明确餐饮场所污水排放要求,强调位于不同区域的餐饮场所必须对污水进行相应处理后,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水污染物排放有关标准和规定后方可排放。此外,餐饮场所在合理安装排风机、鼓风机、冷却塔、空调器等设备时,必须采取隔声降噪减振措施,定期保养维护,每年开展一次噪声监测,减少噪声污染。

  《规定》进一步细化相关部门的污染防治职责,同时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促进餐饮业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按照广州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精神,《规定》明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职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本区域内的餐饮场所污染防治工作: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时,主动向申请人提供餐饮场所污染防治指引;检查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应主动采集餐饮场所污染防治信息数据,记录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主动对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提醒督促。

  《规定》明确了多部门协调工作内容,包括加装专用烟道具体标准和程序,将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制定后向社会公布;确定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将餐饮服务项目相关行政许可信息与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共享;要求环境保护、餐饮等相关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沟通协调等功能,督促会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